談耶穌的『兩性關係』——『你們看見了我,仍然不信。』(若6:36)
Updated: Oct 20, 2022
撰文/王安當
不曉得你有沒有如此的經驗,曾對你的另一半,或者某位朋友抱怨說:『你就是對我沒信任』?又或者說『我們在一起那麼久了,你一直都沒把我放在心裡,認真相處,我到底哪裡需要改變,好使你真正接受我呢?』
今天,我們跳出問題的框框,嘗試就第三者的角度去檢驗這些話的內容,同時也去分析但那各種所有的可能性。我相信會發現很多時候這些話語的背後,總是彼此之間在互動之間,有個人的期待,或許把期待也視為理所當然之事,而在互動的過程裡,總是以主觀的態度與他人交往之。簡單來說,我們期待別人就是我眼裡的那個樣子和狀態。可是,事情往往就不是這麼一回事,畢竟每一個人的確都很不一樣。
昨天在讀福音的時候,耶穌因為斐理伯的遲鈍而百思不解,因為斐理伯總是聽不懂耶穌這麼長久以來一直強調的事情:『斐理伯!這麼長久的時候,我和你們在一起,而你還不認識我嗎?』斐理伯確實不能明白耶穌所講的道理,但在耶穌的角度而言,斐理伯不應該不能懂,因為畢竟斐理伯一直都跟隨著耶穌,聽過耶穌講了同樣的話都耳熟能詳了,怎麼還是沒明白其中的涵義。所以,耶穌還真的是百思不解,而斐理伯對耶穌這麼一說後,他只能百口莫辯。
關於耶穌與斐理伯如此尷尬的場面,引起了周圍的門徒竊竊私議,甚至也有人把所發生的事情搬到了飯桌上研究。按我推測,很可能也有人很好奇研究著如何與耶穌往來比較不會如同斐理伯那樣出醜等。有些人提出了要與耶穌有共同的興趣,也有人提說需要有相同的價值觀,另一邊也說學習尊重彼此間的差異,還有人說學習妥協等等,反正就是一堆如同兩性關係的各種理論和說法。
對我而言,我對耶穌和斐理伯的對話,還有耶穌對猶太人說的話都有不同的感觸。斐理伯並非不信任耶穌,只是他當時還無法去懂有關耶穌在信仰上的教導,他只能以耶穌的話每一句話作為實體的根據去以邏輯式的思維理解耶穌的話。這就好比我們有很多人都從聖經的文字表面去解讀天主聖言,而忽略了聖經裡的各種不同的文化差異和背景等等,結果我們也在聖經的世界裡犯了糊塗,以文字的表面意義扭曲了天主聖言。
耶穌本身也是猶太人。猶太人有著歷史上的包袱,無論是文化或宗教,甚至是民族的困境等等,他們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只能等待或期待『君王式』的默西亞來協助猶太人復國。耶穌雖然醒了很多奇蹟,講話也很有力,但猶太人眼前的耶穌不能是默西亞,因為默西亞不能是猶太人,因為他們在以色列人的眼裡是『次等級』的選民,再說,耶穌出身如此卑微,絕對沒資格進入默西亞的排行榜。最多,猶太人只能稱耶穌為『拉比』(Rabbi),也就是老師的意思。
回到現代的生活裡。耶穌無論對斐理伯或者猶太人說的話,其實也正是對我們每一位基督而言都是一個提醒。
在一個文明和科技發達的社會裡,物質生活的條件大大提高了,我們都忙於很現實的生活裡,『懶惰沒飯吃』,又或者『不勤勞難以成大業』等等的價值觀,已經是把基督徒慢慢從對信仰的熱誠拉開了一段距離,也有一種把信仰冷藏起來的現象。有些時候,基督徒會覺得信仰這種東西只不過是一種心靈的寄託,只要有更好的生活模式可以使人安逸,那麼信仰連寄託都沾不上邊。這是一種現象,也是一種把天主誤認為金牛的朝拜,很危險,也已經在危險裡頭了。
當然,我們也有把天主看作是提款機的關係,只要天主按祈求者的祈禱實現願望,那麼就會願意多一點跟天主打交道,否則的話覺得很沮喪,最後跟天主說:『我們不要再見了。』這個現象說明我們錯誤性認識天主,因為我們雖然跟天主在一起一段時間了,但我們還是不認識天主。
又或者我們把天主視為普納疼(Panadol),也就是俗稱的頭疼解痛藥。在有需要的時候,尤其是很緊急的時候,以極度的熱心來劫持天主的自由,也考驗著天主的能力。平時的時候,我們卻把天主丟到抽屜裡去,有時候要找的時候還找不到呢!後來我們越急就越慌張,抱怨天主不是與人同在的天主。
我們現在可以再一次從以上的文字中跳出來,或許我們也可以深入反省自己在信仰上的皈依經驗和如何實踐跟隨耶穌的方式。我們會以『兩性關係』的各種可能方式,去與耶穌保持最好的關係嗎?
當我說:『我信』,尤其是在彌撒中宣發信仰(念信經)時,我真的相信口裡念出的信仰內容嗎?這些信仰的內容我真的明白嗎?又或者我因著信仰的緣故,我在復活的基督裡,有勇氣去成為一個相似基督的基督徒嗎?
有人說,我是罪人。坦白說,我也是罪人。有人說,『可是你是神父』。我說:『神父不是神,也是人,會犯罪。』那怎麼辦?神父都這樣軟弱,那我們平信徒豈不是完蛋了嗎?
沒有一個聖人不曾是罪人出生,更沒有一個罪人從此不能成聖。我們只能彼此鼓勵和祝福,一起努力接受福音的洗禮,對基督不斷地去認識,使自己肖似基督。請記得,我們都沒有很好,但是我們絕對可以彼此扶持,在基督內努力重建一切,使我們都越來越好。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