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 撒瑪黎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瑪十5)
撰文/王安當
話說有一天,耶穌經過某村莊。祂所到之處『見到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像沒有牧人的羊。』(瑪九36)於是,耶穌開始召喚了十二位跟在祂身邊的宗徒。在耶穌的門生裡,只有十二位宗徒是耶穌親自去找的,而其餘的七十二位門徒,或者更多跟著耶穌同行的人,他們都是自己去尋找耶穌的。所以,宗徒與門徒等跟隨者之間的不同是,宗徒是耶穌特別要派遣專注某些使命的人;而門徒是前來尋找耶穌,並渴望向耶穌討教生命意義的人。
當然,宗徒們也是天主救恩裡的對象之一。只不過在耶穌的傳教生涯裡,天國的喜訊需要有人繼續傳開,救恩的行動也需要有人繼續參與。因此,十二位宗徒在信仰傳承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這就是《信經》裡提到的『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的重要意義。
瑪竇福音作者特別記載了耶穌對宗徒們說的這些話:『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黎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瑪十5)瑪竇福音的神學團體特別要透過猶太人所熟悉的『外邦人』和『撒瑪黎雅人』,強調宗徒們需要在這兩個群體中看見其中的信仰態度的軟肋,首先是外邦人的堅決反和拒絕真理,接著就是撒瑪黎雅人的不冷不熱的信仰態度。
宗徒們都是猶太人,他們都很清楚耶穌口中提到的這兩個族群。外邦人自然指的就是不認識天主的外族,在他們的眼裡,耶穌是一個陌生人而已。宗徒們被耶穌提醒,活出基督徒的聖召是必要的,千萬不能打著基督的旗號,但是卻生活如同不認識耶穌的外邦人。
而撒瑪黎雅人,他們廣義地說是指撒瑪黎雅城的居民,雜居於撒瑪黎雅混合民族。當年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亞述王撒爾貢將大約為數三萬人的北國以色列民,充軍亞述之後,又將一批批的巴比倫人、雇特人、阿瓦人,哈瑪特及色法瓦因等外族人民,遷來撒瑪黎雅以補充空缺(列下十七24-41)。由於這些外族與大部分留下來的以色列人彼此通婚雜居,因而日後所生的以色列國後代,被猶太人以輕視的口吻稱為『撒瑪黎雅人』,有時亦稱為『雇特人』,可能是由於在遷來的異民中,雇特人佔大多數之故。撒瑪黎雅人自己卻自稱為『保守派』或『正宗』人士,因為他們強調自己遵守天主的命令,在革黎斤山上,為上主修蓋了聖殿(申十一29;見若四20)。所以,耶穌提醒宗徒保持聖潔,也就是成為屬靈的基督徒是靈修生活的操練。簡單地說,門徒要極力維護信仰生活的聖潔,不能手扶著犁,而又往後看,但又堅稱自己是聖潔的門徒。
教會有很多基督徒,但這並不夠好,因為教會也需要更多的門徒。門徒應效法宗徒們的精神,學習在生活中『不走外邦人的路,也不進撒瑪黎雅人的城』。這是教會的使命,也是基督給教會的囑咐,我們每一位基督徒,應當內外合一,忠心於主的教導,並在生活中去見證基督信仰的意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