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王安当神父

明辨是非需要勇氣

撰文/王安當

這些年以來,大概大家都注意到今日的家庭教育跟以往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家庭教育,尤其對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態度很是重視,老師對很多家長而言就是第二家長,在學校代為教育下一代,以孕育未來有用之人。所以,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們總是相信老師們的出發點和教育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這近十年以來的教育模式,似乎與以前是不同的。所謂的不同也就是家長們自己無法有效去教育孩子,對於學校老師教育孩子也存有保留,甚至不願孩子受到各種批評或教育。當然,我不知道批評對現代人而言到底是怎樣的意義。有些人認為批評是消極的,是不應該的。他們認為勸導才是符合人性教育法。


無論如何,我就以勸導來取代批評的說法。現代人不容易接受勸導,因為他們認為勸導就是批評。若從這個邏輯去理解勸導意思,似乎勸導對現在的人來說就是批評的意思。至於如何勸導和批評完全不是關心的課題了,所關心的是憑什麼勸導或批評。所以,許多從事教育者面對了家長們的壓力,就只好好好教書,但不教如何做人。


據說康熙皇帝很疼愛兒子胤礽,以致成了溺愛,並導致了胤礽人格分裂的說法。有人說每當胤礽犯錯時,康熙總是把責任歸咎其他人,而沒有對胤礽給予正面的教導。為了不惹怒皇帝,許多人只能在皇帝歸咎責任上成了啞巴,目的就是為了平息或者避免不需要的封殺。


當然,以上所說的都是文字上的說法。無論歷史上如何評價康熙和胤礽,重點是面對問題的態度需要有個正面的說法才可以。我所注意到的是康熙為了維護胤礽而把孩子的錯誤歸咎於他人的頭上。對這樣的畫面,也發生在今日的社會裡,家庭裡,團體裡,甚至教會裡。


權威之所以有威嚴,是因為明辨是非,懂得法理情和情理法之間的互動,不成為不變通的一種原則。有時候,團體裡也不知因為什麼原因,總對比較乖乖型的人嚴厲開刀,對於另一些人則是避重就輕,把他人的不負責任歸咎給其他負責任的人。


明辨是非是極其重要的。我們需要有明辨是非的勇氣。


前幾時,我跟朋友提及面對事情總要明辨是非,不能昧著良心為自己的利益,而糟蹋他人的尊嚴。倘若錯在自身,那麼學習接受個人的錯誤,在經驗中去成長,將來就能避免同樣的錯誤。我這麼一提主要朋友為了避重就輕,總是矛頭指向他人,甚至把自己錯誤的責任歸咎他人。


朋友雖然一直在為自己辯護,但我認為事情的真相永遠比對和錯更重要。真相永遠是清者自清,無需加以辯護或解釋,大家勇敢接受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和行為,為了彼此的成長,相互鼓勵和支持,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成長。

9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