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王安当神父

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

撰文/王安當

在怡保聖米高堂有一個現象,就是青年的人數逐漸減少。當然,我想要說的是,教堂的青年減少這個問題肯定有教會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和社會的因素在當中,相互影響和牽連著。有時候,我們很輕易把堂區青年的減少歸咎與社會的因素,後來就很被動等著奇蹟的出現,又或者等待著堂區的青年逐漸的歸零。


在這個華人社會面對少子化(Declining birth rate)的時代裡,有很多不同的因素衝擊著華人社會的家庭。當中的因素有經濟壓力,教育,家庭,自由主義等等的眾多可能性。這個課題的範圍過於龐大和沉重,我就不在這裡細談了。


不過,我卻從不少的青年的分享中,無論是已婚或未婚的青年,發現相當大的困擾是面對各種考驗時,很難找到平衡點,甚至可以說找不到希望。這個對生活或婚姻開始失落的初期,他們學習去面對困難,也在掙扎中勉強維護了自己最基本或婚姻生活的底線。


曾經跟一些青年的牧靈前線人員討論過類似的課題。幾乎在整個的討論過程中,我們都看見整個社會的結構,因著各種生活的文化相互的吸引,順水推舟地把青年所嚮往的生活,無論是追求的夢想或者夢想與實際上的差異,完全綜合在一團裡。當中難以釐清的理想與實際的關係,導致了許多生活上的不協調,最終的失衡帶來了失落。當然,有部分的青年就鎖定了較為中庸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另一部分則是勉強維持最低限度的態度。其餘在失落中太久的青年,他們選擇了在沉默中慢慢從人的互動中淡化。


雖然面對著很多的挑戰,對於有基督信仰的我而言,我總認為也明白信仰是一個幫助人類建立健全生命意識和意義的『生命』。簡單來說,我定義為信仰是信仰生命,意思是信仰不是單單談天主的事情,更是從生命裡看見天主與人同在的祝福和希望。


路加福音裡這麼記載了一件很有啟發的事蹟。話說有一天『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他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他同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他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於是,稱述耶穌的這番話,傳遍了猶太和附近各地。』(7:11-17)我從路加福音所記錄有關耶穌復活納因青年人的奇蹟中獲得了啟發和鼓勵。


我想要提出的就是『希望』。耶穌復活這位青年,首先是耶穌的一個態度:憐憫的心(13節),藉著是耶穌的一個動作:按住棺材(14 a節),後來是耶穌一句話,『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14 b節)。


今天的社會相對重視青年的未來,但似乎對青年的期待,無形中忽略了青年們是否有能力承受社會或家庭里大人們的期待。我特別注意到的是青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在面對各種內憂外患的挑戰時,到底有誰真正懂得他們的感受呢?耶穌注意到環境或生活帶給一個人的壓力,特別是因為各種生活的重擔,無論是個人的追求或社會因素,造成的消極態度,祂動了憐憫的心(聖經的希臘原文:σπλαγχνίζομαι,splagchnizomai,意即從內心裡被觸動的『同理』)。這是對環境的認識以後,從內心深處湧上的慈悲。換句話,耶穌對周遭各種人的事情都有很好的敏銳度。


耶穌並不停留在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上而已,他的憐憫之心使祂有具體的參與在所看見的畫面裡,耶穌的慈悲之心使祂走向前去『按住棺材』(希臘原文:ἥψατο τῆς σοροῦ,一種堅持某件事的動作,表示是必要的,必行的),意思是耶穌使憐憫之心有一個動作去表示或具體發生和實現。對周遭所感受到或所意識到需要我們去關懷的事情,不等著他人去做,至少自己主動去做。這裡是一種全力以赴去實現的意思。今天的社會大多數的人都是自掃門前雪,或者以自己為一切的中心,別人的事情少管,或完全不理會。這是人與人之間冷淡的肇因。


最後是耶穌的一句話。耶穌的話是有能力的。簡單而言,因為愛的緣故一切都變得有意義了。耶穌的話就是生命。這也就是說,無論是任何人都該當如同耶穌那樣去成為希望的傳遞著或希望的使徒。


我總結了耶穌的態度,行動和生命之言,這也是要與大家共勉,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該當學習耶穌那樣成為希望的使者。我們基督徒的聖召,靈修,福音的意識,愛的力量都必須參與天主救世的工程。即使我們不見得本身就是很好,但也不至於很糟糕。至少我們也明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我們可以盡力把希望帶給青年們。我們的陪伴,聆聽和分享,這些都是福音的精神。

1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破.地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