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在Camino的轉角遇上你(2)

Writer's picture: 王安当神父王安当神父

撰文/王安當

我必須要離開一下


生活上各種的壓力,又或者是個人的期待所造成的壓力等等,需要釋放。


回到修會團體時,索性在團體裡直言:『我必須離開這裡一下下,我需要一個喘氣和沉澱的空間,為所有人也為自己的好。』


會長通達事理,召集其他神父並告知此事。還好,大家聽了個人的闡述後,知道離開一下下是為走更長遠的路。也許大家都有同樣的認知,因此很快我也收到團體的祝福。


也就這樣,我立即安排了各方面的行程和機票等。


就在復活節後沒多久,我終於啟程,飛往法國西南部的邊境。

+++++++

我沒有很多的行李。只有簡單的三套衣服,登山鞋,登山杖。


來到了一個叫聖讓皮耶德波爾(Saint-Jean-Pied-de-Port,簡稱SJPP)。這個小鎮擁有中古世紀遺留下來的古蹟,濃郁的古色古香的氛圍環繞在這座小鎮裡。


在那裡我遇見了一位泰國青年,他就在那小鎮裡經營著朝聖者的宿舍。他告訴我,如今的歐洲對於氣候的變化是最為理解的。因為歐洲的四季變化已不再正常,而是反常地發生着。


『冬天的時候,我們還穿著短袖。夏天的時候,我們還穿著長袖保暖著。…這裡的氣候很明顯警告了人類,再不環保大家一起完蛋了。』


我並沒有說什麼大道理,我聽著他的述說,感受到他是一位熱愛大自然的青年。就在他說話的時候,他的語氣,他的眼神就是那麼的真誠。我當下就覺得前來徒步朝聖的人,大概都會向這位泰國青年,對大自然總是抱著熱愛的態度。


什麼樣的人會來走Camino呢?


我詢問了住在同一宿舍的朝聖者有關朝聖的目的。大多數的人都是帶著自己的故事前來的。


當然,說是朝聖,那或許過於宗教的想法了。就在聆聽不同人的故事後,他們有些是因為想要探討自己的人生,當然也有些是來整理自己的生活。我遇見了幾位年輕人,他們都是辭去了工作,想要給自己一個沉澱的機會,想要為自己騰出空間,好好休息等等。


而我,當然是來換個心情,換個空間,接著就是整理自己。


在這裡我更要說的是,這是一趟沒有Father身份的個人的Camino。有朋友問我是否會在途中特別標榜Father的身份,我覺得我應該是以自己的名字來一趟自己的朝聖會更好。


其實,Camino朝聖之路非常有意思的。每一個初次見面的朝聖者都很有可能成為同路人。從第一天初次的見面,也極大的可能會在最後一天,大家成為了喜泣而擁抱在一起的好朋友。


就像我遇到了來自台灣的幾位大哥和阿姨,我們都屢次在同一個宿舍碰面,也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和聊天等等。他們總是很喜樂分享著生活上的點滴。


還有遇到了馬來西亞的建成和Silver,這對夫婦。他們是熱心青年,是前來探險的夫妻檔。


還有笑聲總是宏亮的若瑟和寶拉夫妻檔,他們來自巴西,兩位都是專業的退休醫生。當然還有樣貌甜美的西班牙籍的華裔血統小妹妹。她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實在叫我很震驚。


當然也不能忘了六月,她可是這一趟旅途中很好的故事分享員。我總聽到六月與其他人交流後的一種領悟等等,這為我選擇沉默寡言的朝聖者來說,她是一個生命的分享者。

++++++++


攀山拉開了整合的序曲


我記得在第一天抵達SJPP時,首先來到了朝聖者辦公室登記。而辦公室人員詳細介紹了跨境到西班牙的兩條路線。


『這裡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紅色,另一條是藍色的路線。』工作人員熱心在地圖上為我指出路線圖。


由於氣候變化無窮,再加上剛下完一場雪,雖然雪以逐漸融化,工作人員還是提醒要注意隔天的氣候報導。


他說:『若是明天氣候不佳,就避免紅色路線,畢竟是有危險的。』


而我在那裡猶豫的時候,六月出現了:『都來了,若氣候好的話,要不一起走著紅色路線。』


隔天,我們望著天空,感受環境帶來的感覺,似乎這天氣還不錯。於是,我們選擇了紅色路線。


這個選擇為我而言是拉開了個人整合自己的序曲。


庇里牛斯山Pyrénées


按照第一天的行程,所有的朝聖者被鼓勵要勇敢地征服就在眼前的庇里牛斯山。這一座山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國界。當然在冬天的時候肯定是冰雪覆蓋的地方。而我抵達的時候,冬天正在慢慢地退去,因此迎接我的是一個不穩定的天氣。


庇里牛斯山為我而言是很『牛』的一座山。這怎麼說呢?讓我為你娓娓道來。


我帶著很歡悅的心情開始攀山的步伐。一路上的风光明媚,碧空如洗,隨便在手機上按下快門,每一幅畫面都是一張美麗動人的明信片。


新鮮的空氣,還可以聞到青草的味道,那是一種在亞洲沒有的味道。路過的人都被這裡的風景吸引著,大家紛紛拿起手機抓取那美麗的畫面。


路上也有販賣熱飲和小食的檔口。恰逢是孩子們的休息日,他們不用上學,就守在檔口前為朝聖者提供服務。他們總是情切問候著每一位朝聖者,聊聊地方的風景等等。由於我已經進入了山區,也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上欣賞著風景。他們也熱情為我指出了前方各個小鎮的名字等等。


『我一直都沒離開過這裡。』這是一位大概有六十歲的阿姨對我說的話。


我問了阿姨是否對這地方情有獨鍾。她靦腆微笑著說:『這是最美麗的地方,大概是地球最美麗的地方了,尤其是我們現在站在這個位置的土地上,從這個角度去看世界,一切都很美麗。』


休息片刻後,我繼續路程。


這時候的景色開始有了變化。前方氣候已經轉變為雨天。


我穿上了雨衣,冒著雨水繼續前進。但,等待我的不只是雨水而已,海拔越高,風力越強,氣溫更低。前面的人都加快腳步,但大概也沒有知道這段路到底有多長,只希望以最快的步伐離開這寒冷之地。


這是一座海拔近1400米的高山。想要跨過這一座山,還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才可以,尤其是我還背著重達12公斤的登山背囊。


這一路快走似乎沒用,因為氣溫和雨水成了前進的考驗。


來到了交叉路口處,遇見一位自稱多次路過此處的朝聖者,她是美國人。她邀請了我和六月一起穿越就在眼前的樹林。我心想或許走到樹林去會比較舒服些。


但美國人的步伐太快了,不一會兒的功夫就不見人影了。留下來的是我和在後面追趕速度的六月。這是一條泥濘樹林路。下著大雨的泥濘路顯得很不客氣,總想以泥濘來迎接我這一位亞洲訪客。


這是我沒力氣抱怨的泥濘路。腳下踩著爛泥巴,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整隻腳一步又一腳印地陷入泥巴里去。


而這路上還有一個插曲,也就是遇到了韓國的一位阿姨。她就憑著單薄的外套,更沒有完整的登山配套,就這樣隻身一人穿越樹林。


我超越了韓國阿姨後,總發現她的步伐不但緩慢,似乎感覺到她很痛苦。我向六月示意慰問韓國阿姨。這才發現她陷入飢餓中,寒冷的天氣加速消耗了她的體能。而六月立即為韓國阿姨提供了巧克力,以補充體能。也就因為這個舉動,後來的路途中,我們也成了每天都能見到面的朋友。


歷經了十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在下午時分抵達了朝聖者的宿舍。


總結了那一天的經驗,我之所以稱這座山很『牛』是因為整個過程我都變成了一頭栽爛泥巴里打滾的牛,無論怎樣都必須衝出泥濘地。

(待續)

2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