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Writer's picture: 苏发联修士苏发联修士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路10:25-37)

福音

那时候,有一个法学士起来,试探耶稣说:“师傅,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耶稣对他说:“法律上记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的?”他答说:“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耶稣向他说:“你答应得对。你这样做,必得生活。”


但是,他愿意显示自己理直,又对耶稣说:“毕竟谁是我的近人?”耶稣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强盗;他们剥去他的衣服,并加以击伤,将他半死半活的丢下走了。正巧有一个司祭在那条路上下来,看了看他,便从旁边走过去。又有一个肋未人,也是一样;他到了他那里,看了看,也从旁边走过去。”


但有一个撒玛黎雅人,路过他那里,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在他的伤处注上油与酒,包扎好了,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带到客店里,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两个银钱交给店主说:请你小心看护他!不论余外花费多少,等我回来时,必要补还你。你以为这三个人中,谁是那遭遇强盗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说:“是怜悯他的那人。”耶稣遂给他说:“你去,也照样做罢!”


 

福音探意

在争荣夺誉的初世纪巴勒斯坦社会,发问问题往往是角力赛的开端。向外人提问通常不是为了解惑,而是要难倒对方,叫他答不出而蒙羞。路加说法学士试探耶稣(25节),点明他是不怀好意的。近似的对答请参阅 玛22:34-40;谷 12:28-34。在那两段经文中,提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诫命”;回答说“爱天主、爱近人”的是耶稣,与路加的记载有出入。


好个耶稣,他一眼看穿法学士的花样,立刻反问,“法律上记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的”(26节)?这回马枪矛头一转,战情立即改观;耶稣扳回上风,由应战者变成挑战者。他的问题直击法学士的要害,如果对方答不出,就表示愧读法律,荣誉受损。

那法学士毕竟是有料的人,他马上挑出 申6:5 和 肋19:18,且合二为一说,“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27节)。


耶稣知道他有备而来,才能答得巧妙,更显最初的问题是个圈套。耶稣就说他答得对,去这样做,必得生活。法学士难不倒耶稣,反吃他教训;讪讪地要挽回点面子,显示自己理直,就问耶稣,“到底谁是我的近人(29节)”?

29节的“理直”(dikaio)原指“合乎义德”,即天人关系的和谐;紧接着的比喻里的撒玛黎雅人就体现这一点。在路加的作品中,“义人”(dikaios)是耶稣的特殊称号(路23:47;宗3:14; 7:52; 22:14)。


这问题引出路加福音的独家比喻。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故事的特点很能展现比喻的魅力,它从根部动摇现成的框框观,逼人深入反思是非黑白的界限。

遇到强盗的那人当是犹太人,否则会标明是什么外人。只是衣服剥去后,身份无法辨认;何况他打成半死,不知还有几口气。这情况直接影响路过的司祭和肋未要做的决定。他俩并非冷血之辈,“看了看”(31,32节)多少表现他们审时度势,衡量轻重。如果伤者肯定能保全性命,事情就好办得多;万一他伤重死去,触碰他的人便沾染不洁。在非常情况当中,这两个宗教领袖得认真考虑最合宜的做法。他们该遵守爱近人的诫命(肋19:18)呢?还是保持洁净,免受污染(肋21:1-4)?如果沾染不洁,他们就不能进入圣殿接近圣洁的上主──那是重大的损失。结果司祭和肋未先后从伤者旁边走过去,没施援手。


第三个路过的是个撒玛黎雅人,即犹太人鄙视的世仇。他与前二者不同的是,一见伤者就“动了怜悯的心”(33节)。这个动词esplanchnisthe也是路加用来描述耶稣见到丧子寡妇的反应(7:13)以及慈父遥见浪子回乡的感受(15:20)。这三处的共同点是当事人眼见心痛,付诸行动,务叫人起死回生。

这撒玛黎雅人给伤者注酒消毒、敷油疗伤,包扎好后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客店小心照料。次日临走前还交钱给店主,嘱咐他好好看护伤者,并答应回来补上额外花费(34-35节)。这些细节描写很生动地刻画出那外人的确仁至义尽,完全出乎常人的意料之外。


为比喻中的蒙难者而言,他的近人不是自己人而是外人,是怜悯他的撒玛黎雅人。37节的“怜悯/慈爱”(eleos)呈现的正是天主最重要的本质,他因着慈爱(希伯来语 hesed)与以色列建立盟约;然而反映天主面貌的不一定是以色列人。不拘是谁,只要他怀着怜悯的心施行仁爱,他就是个义人,也是别人的近人。


耶稣说,“你去,也照样做吧”(37节)。



10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主显节

Comments


bottom of page